
三月春风里,仁济楼咖啡吧花园飘散着别样的法治芬芳。3月7日午后,法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工会联袂打造的"法律沙龙"在此展开,2024级法律硕士研究生将《法律诊所》《法律谈判》课堂搬进咖啡氤氲中,以"咖啡角普法"的创新形式,在拿铁的醇香里开启了一场法律与生活的对话。

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单向灌输,这场沉浸式实践教学将法条镌刻在真实的社会肌理中。四川明炬(泸州)律师事务所杨霞主任、王瞭律师,四川亨正律师事务所何钰副主任与法学院教师王毓倩、魏洋、张起组成"双师指导团",以妇女权益保障、劳动纠纷、医疗损害赔偿等典型案例为引,带领学生在法律条文与社会需求的经纬间往来穿梭。研究生化身"法治咖啡师",在老师指导下,为师生现场调制"法律特饮",从交通事故到知识产权保护,从校园侵权到消费维权,将复杂的法律命题融入杯盏轻碰的温暖对话。

"当法学生走出象牙塔,才能触摸法治的真实温度。"王毓倩老师与魏洋老师娓娓而谈,这种突破性的教学改革正构建起"服务-学习"双向循环,师生们在咨询台前提出的法律困惑,化作研究生锤炼法律思维、提升谈判艺术的推演沙盘。现场不时迸发思想碰撞的火花,同学们感慨:"原来民法典的条文在咖啡杯里也会闪光。"

活动尾声,杨霞主任啜咖啡笑语:"今天我们不仅用法律解答生活,更让生活教会法律。"这场春日里的法治邂逅,既让晦涩的法理在人间烟火中落地生根,也让年轻的法律人在真实诉求里读懂职业的担当。据悉,法学院将持续拓展此类"行走的课堂",让法治教育的清泉流淌进校园每个角落,在更多元的社会场景中描绘出新时代法律硕士教育的创新画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