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5月15日晚,由西南医科大学法学院、四川医事卫生法治研究中心、《医学与法学》编辑部、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主办,西南医科大学医事法律研究会、西南医科大学“崇法善治”辅导员工作室承办的“医学与法学”论坛第133讲,在西南医科大学城北校区模拟法庭顺利举行。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、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、教育部法学教指委、法硕教指委委员、清华大学智能法治研究院院长申卫星教授,聚焦于“中国卫生立法的法典化与卫生健康法学的发展”,为法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。讲座由法学院院长罗刚主持。
讲座伊始,申卫星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颁布五周年为契机,回顾了中国法典化进程的重要意义;从“何为体系”和“体系化”的角度出发,全面阐述了卫生法体系化的必要性,认为中国卫生立法的法典化应当从“内在体系”和“外在体系”两个层面展开。关于法典编纂路径,申卫星建议借鉴民法典“总则+分则”的模式,分阶段推进,形成结构严谨、覆盖全面的规范体系。

互动环节,申卫星与现场师生就公法与私法下的健康权区分、脑机接口涉及的法律问题与跨境医疗数据流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,其深入浅出的解答引发阵阵掌声。
罗刚在总结讲话时强调指出,申卫星教授的讲座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,为卫生健康法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,对推动医学与法学交叉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与会师生纷纷表示,此次讲座深化了对卫生法治前沿问题的理解,为学术探索与职业规划注入了新的动力。